产品搜索: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英威达上海40万吨/年己二腈EPC合同签订

据外媒2月18日报道,美国福陆工程公司宣布,福陆公司将为英威达在中国上海新建的4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提供工程、采购和施工(EPC)服务。  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运营,该己二腈工厂将整合己二胺和聚合物装置,在中国为客户提供尼龙6,6和其他产品。  2019年2月20日,英威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启动40万吨己二腈(ADN)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预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70亿人民币),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设,2022年投产。详细工程正在进行中,采购已经开始,预计今年开工,计划2022年第一季度机械完工。 英威达在上海化工园区已建成了一套21.5万吨/年的己二胺装置和15万吨/年的尼龙66(PA66)装置。  中国PA66产业存在着短板,原料己二胺生产所需的关键中间体己二腈(ADN)尚未有国内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100%依赖于进口,价格完全受控于国外厂商。全球己二腈市场处于寡头高度垄断,英威达、索尔维(巴斯夫)、奥升德、旭化成等4家公司合计产能约175万吨/年,其下游配套了己二胺和PA66装置,优先保障自身供应,因此全球己二腈市场处于供应紧张状态。 近年来,国外垄断巨头频频遭遇“不可抗力”事故,导致己二腈供应紧张和价格高涨,加之订货周期长、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使得国内PA66企业长期受控于国外厂商,行业利润大头被跨国公司获取,严重限制和影响了中国PA66产业发展和产品竞争力。 尼龙66(PA66)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仪表仪器、航空航天工业、轮胎帘子线、民用制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PA66市场之一,截至2019年底中国PA66产能约50万吨/年,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为解决己二腈“卡脖子”难题,实现己二腈技术国产化突破,摆脱对于进口产品依赖,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 • 2019年10月月30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布(2019年本)》的鼓励类产业中,列入了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 • 2019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明确将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盐,聚酰胺(PA)及其改性材料的生产等列为鼓励类产业。 • 2017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中,将单套装置规模达到5万吨/年己二腈列入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化工行业也进行了诸多尝试,特别是在自主知识产权己二腈工艺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 20世纪70年代,中石油辽阳石化引进罗地亚己二酸氨化法工艺,建设2万吨/年装置,但由于能耗高、流程长、原料成本高,2002年停产。 • 2015年8月,山东润兴化工建设的国内首套10万吨/年丙烯腈电解法己二腈装置开车时发生爆炸事故,长期停产。 • 2015年9月29日,由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振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丁二烯、甲醇、氨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体系,开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已建成的50吨/年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的全流程中试连续生产装置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产品质量达标。 •平煤神马也在着手研发己二腈新的生产工艺,建立了能源化工实验室,打算利用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并且聘请原美国杜邦公司的己二腈研发高级工程师领导“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己二腈新工艺技术开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联合国内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发。 • 重庆紫光化工从2010年开始己二腈立项研究,完成小试研究后,建成的500吨丙烯腈电解二聚法己二腈中试装置于2013年12月26日获批进行试运行,后续中试结果并无公开信息。 • 2018年4月,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改造升级工程安庆市曙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变更暨精细化工产品项目(一期)环评审批前公示,项目依托先期建成的煤制氢装置公用工程和原料,采用甲醇、氨低温氧化合成氢氰酸,再以氢氰酸为主原料生产己二腈和液体***产品。项目建设年产3000吨己二腈、80000吨液体***、12000吨硫酸铵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 •  2018年12月18日,曙光集团、惠生集团就己二腈、尼龙66项目签订合作意向书。项目拟建于安庆市高新区,生产己二腈并延伸至尼龙66及下游改性产品。一期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己二腈、20万吨尼龙66产品项目,预计一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待条件成熟后建设二期项目,扩大生产线。 2019年,中国己二腈产业规模化发展曙光初现。一方面是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取己二腈国产化工艺技术开发的中试取得突破,工业化应用项目实施拉开序幕。另一方面是国际己二腈巨头面对国内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始在中国布局建设己二腈项目。 • 2019年2月20日,英威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启动40万吨己二腈(ADN)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预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70亿人民币),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设,2022年投产。 • 2019年2月20日,阳煤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示范(中试)基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山西省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项目一期入驻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取己二腈技术开发项目等,建设中试装置。阳煤化工研究院承担的己二腈技术开发项目,选择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取己二腈工艺,经过5年的实验室研发,现已打通全部流程,获得合格己二腈产品。 • 2019年5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政府与瑞典国际化工技术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6月29日,瑞典国际化工技术公司召开了对接恰谈己二腈项目座谈会;8月15日,《河南峡光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己二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召开。 • 2019年7月25日中国化学公告,下属子公司天辰公司、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国化投资、战略投资人齐翔腾达和员工激励平台淄博天翔、淄博天齐、淄博天达拟共同组建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27亿元),四方持股比例分别为 31%、41%、10%和15%。成立项目公司规划建设年产100万吨尼龙66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规划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尼龙新材料、50万吨己二胺、50万吨己二腈并联产50万吨丙烯腈。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30万吨/年丙烯腈联产氢氰酸装置、5万吨/年***装置、9万吨/年氢氰酸装置、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20万吨/年加氢装置和20万吨/年尼龙66成盐及切片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项目计划工期为3年,自第4年正式投产运营。8月19日,项目正式动工。11月16日,项目地基强夯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拉开了项目前期准备序幕,为后续正式的施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PA66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亟需尽快实现自主开发己二腈技术工业化,突破己二腈供应由国外企业所垄断,打破国内“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错配严重局面,提升己二腈及其下游产品议价能力,降低原料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国家鼓励政策加持下,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取得突破,工业化项目开始实施的背景下,己二腈产业国产化前景值得期待。 

攻关多次遇阻 过剩隐忧显现

       作为尼龙66(PA66)最重要的原材料,己二腈的先进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内目前还没有己二腈生产装置,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对己二腈国产化生产技术的探索其实一直未曾止步,多家国内企业在研技术已经进入中试或即将中试。然而与此同时,国外巨头公司扩大产能、革新装置的步伐也再加快。国内己二腈生产企业应当何去何从?己二腈国产化之路将有哪些荆棘?我们在此一探究竟。
       己二腈制约尼龙产业发展
       PA66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机械强度和硬度很高,刚性很大,适合用在汽车的空气供应系统、过滤和冷却系统,还可用于车内的踏板和门把手等部件。如今,这种材料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电子产品中。
       PA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反应生成,己二胺又由己二腈加氢生成,因此己二腈是生产PA66的中间体。作为PA66最重要的原材料,己二腈的先进生产技术目前被英威达、奥升德等欧美公司垄断,国内己二腈全部依赖进口。
       2018年2月,索尔维宣布其法国工厂己二腈装置因罢工遭遇不可抗力。2018年6月,巴斯夫宣布其己二胺、PA66供应因电气故障遭遇不可抗力,仅去年己二腈就出现了10多次供应中断。国外己二腈装置开工负荷直接引发国内己二腈—己二胺—PA66产品链多米诺骨牌效应,己二腈生产装置停产导致PA66价格暴涨,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PA66均价上涨近50%。国内尼龙产业发展严重受到己二腈供应量和价格的制约,可以说,己二腈生产技术已成为国内尼龙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产化技术攻关遇阻碍
       目前合成己二腈的方法主要有丙烯腈电解二聚法、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己二酸催化氨化法。其中,丙烯腈电解合成己二腈耗电量大,生产1吨己二腈约消耗3000~4000千瓦时的电能,对操作条件具有较高要求,电极材料选取、电解液配方、反应过程的电解温度、丙烯腈进料浓度、电流密度、溶液酸碱性等都会对反应的选择性产生影响;己二酸催化氨化法流程长、步骤复杂、能耗较高、副产品多,产品收率相对较低且质量不高;丁二烯法直接氢氰化法是将两个分子的氢氰酸在零价镍和含磷配体组成的催化剂作用下,与丁二烯发生加成反应,工艺路线短、污染小、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在己二腈生产技术国产化道路上,国内企业经历了探索和失败。2015年,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对己二腈生产技术进行国产化攻关,建成了国内首套1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同年8月22日,装置试生产时发生爆炸事件,并引起大火,1人死亡、9人受伤。根据调查组给出的结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滗析器上部气相空间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的丙烯腈、氢气等混合气体,遇静电放电发生爆炸。山东省安监部门随后撤销了该项目的安全许可意见书。
       即使这样,国内对己二腈国产化技术的探索之路也并未停止。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分别采用己二腈3种工艺路线进行中试或即将中试。
       丁二烯法直接氢氰化法综合看来是相对理想的工艺,国内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中试的也是以这条路线为主导的工艺。该路线的技术壁垒在于需要使用剧毒且容易挥发的氢氰酸为原料,而且催化剂容易水解、易氧化,产物的同分异构体相对比较多,分离工艺难度大,整个工艺对于生产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要求也极高。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是选择和制取合适的催化剂包括含磷配体,以及尽可能提高主产物3-戊烯腈的选择性以及产率,最大限度减少2-甲基-3-丁烯腈产出。
       国内外技术差距拉大
       国内5年前就开始建设运行丁二烯氢氰化法中试装置,但截至目前技术壁垒依旧没有消除。与国内缓慢的进展相比,国外己二腈生产商的技术优势却在进一步变大。
       全球最大的己二腈生产供应商奥升德和英威达的生产装置经过多年的优化消缺运行,技术不断升级,能耗更低、生产成本也更低。
       2018年5月23日,英威达对外宣布,其在维多利亚投资2.5亿美元的己二腈项目进入最终设计阶段,该项目旨在升级己二腈生产技术,以达到更低能耗和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更高的工艺稳定性和己二腈产量。
       奥升德也在2018年5月31日对外宣布,他们将采用第五代己二腈生产技术,在2022年之前将产能增加22万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未来市场存过剩隐忧
       国内针对丁二烯氢氰化法工艺的国产化攻关,多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单打独斗,由于缺乏沟通合作,大家走了相同的弯路,却都没有找到突破口。乐观考虑,即便未来两年国产化攻关获得成功,但那时在国外公司产能的大幅扩张下,市场或将开始走向过剩。
       未来3年,己二腈—PA66在北美和中国的产能有望增加,除了英威达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漕泾建设的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外,美国奥升德公司和英威达还有一定规模的产能扩大。
       目前国内每年消耗约30万吨的己二腈,英威达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建成后,将充分满足中国市场对己二腈的需求。进而言之,4年后己二腈将达到产需平衡,甚至会出现过剩隐忧。
       目前,全球PA66装置开工率约为80%且还在上升中,到2020年,全球PA66价格可能会一直保持坚挺。但随着己二腈新增产能的建成投产,到2022年PA66价格或许会慢慢走低。